人的正常体温是在37摄氏度左右。夏天气温较高,如果人体内积聚的热量不能有效地散发以控制正常的体温,则会出现头晕、头疼、身体虚弱、肌肉痉挛、恶心、呕吐等症状,医学上称为热衰竭。若热衰竭未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加重为热射病,人体机能将会严重紊乱,导致器官受损,发生昏迷,乃至死亡。上述症状一般统称为中暑。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要注意减少热量的接受及增加体内热量的散发。尽量远离热源,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在室内活动时,室内应保持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尽量穿浅色透气宽松的散热良好的衣服。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绿茶,多吃水果蔬菜,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年老体弱多病的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需应特别加强防暑降温的防护。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找阴凉处休息,同时补充水份,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帮助身体散热。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可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等措施,努力使体温回降,同时将中暑者送往医院。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