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 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在世界范围内肝癌死亡率列第五位 我国普查每十万人口中有14.58~46人发病 以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的发病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各地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 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此病 其中约40%发生在中国 这可能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近年来我国关于肝癌的防治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亚临床肝细胞癌及小肝癌的发现日益增多 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资料 小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69.4%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亚临床肝癌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但反映了对肝细胞癌理论认识上有新转变 也促进了治疗上的重大进展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40~49岁为多 男女之比为3~5∶1
肝癌有哪些症状?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甚至有的患者肝癌已属晚期 但症状仍不明显 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称为亚临床肝癌 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者多属于中晚期 常有肝区疼痛 食欲减?退 乏力 消瘦和肝肿大等症状 其主要特征如下:
1 肝区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 痛处相当于肿瘤的位置 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 肝痛是由于肿瘤增长快速 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 如病变侵犯膈 痛可牵涉右肩 癌结节破裂时 可突然引起剧痛 并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如出血量大 则引起晕厥和休克
2 肝肿大:约90%以上的患者肝脏肿大 且呈进行性肿大 质地坚硬 表现凹凸不平 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 边缘钝而不整齐 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或剑突下时 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 如癌肿位于膈面 则主要表现为膈抬高而肝下缘可不肿大 由于肝癌的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 或因巨大的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动脉内径骤然变窄 有时可在贴近肿瘤的腹壁上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3 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 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 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胆管 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4 肝硬化征象: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可有脾肿大 腹水 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表现 腹水很快增多 一般为漏出液 血性腹水多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而引起 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 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 发热 食欲不振 乏力 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少数肝病患者 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低血糖症 红细胞增多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有高血钙 高血脂 类癌等
6 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 骨 胸腔等处转移 可产生相应症状 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 可有胸腔积液征
引起肝癌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 肝癌的病因还不很清楚 但现在普遍认为下述的因素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
肝病与肝癌的关系:目前临床上已注意到肝癌的患者常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的病史 从病理学的角度分析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中 约有50-80%的病例伴有肝硬变:而原发性肝癌的胆管上皮细胞癌中 有18.2~50%病例伴有肝硬变 这一数字说明这两种疾病的密切关系 肝癌可能是肝硬化所引起的肝细胞过度再生的结果 另外通过对肝癌病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测定 发现肝癌病人HBsAg的阳性率高达81.82% 这一结果似乎说明以前曾患过乙型肝炎 但两者的关系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预防病毒性肝炎 肝硬变 对减少肝癌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肝癌的预防
1、积极抗病毒治疗:据研究证实,HBVDNA可以通过整合于肝细胞原癌基因附近,而使该癌基因异常表达,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因此,积极抗病毒治疗,防止病毒与肝细胞整合,是预防病情恶性发展的关键。当然在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病程阶段适当配合保肝、抗纤维化等对症治疗。
2、注意饮食调节:癌症的发生还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合理的饮食可以消除癌症促发因素,并且防癌食品还有预防癌变作用。
3、乐观宽畅的心境:许多患者因病魔缠身,心情忧愁郁闷,这样更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因为长期的忧伤心境,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肝、心、肺、胃肠等内脏也会处于机能低下状态。要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治疗,安心疗养,泰然处之,不要被病魔所压倒,以乐观向上的心境迎接明天的朝阳。
4、定期检查:患者预防癌肿,要做到无病先防,进行肝癌的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肝癌。
- 上一篇: 高血压与生活方式 [2019-10-18]
- 下一篇: 肺癌防治 [2019-10-18]